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课程信息
1.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7版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制定
2.课程代码:JX040565
3.课程类别:必修专业课
4.学时/学分:40+8学时/3学分
5.学期:6
6.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7.先决条件: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路
8.后续课程:移动网络工程、移动应用开发、移动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
01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培养应用移动通信原理和技术分析常见移动通信模式下信息传输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的能力,提高工程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熟悉GSM/GPRS、IS-95 CDMA、3G、4G、5G等移动通信标准和系统组件,掌握移动通信相关分析设计工具的应用,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研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
序列号
计划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一个
可以利用实验环节研究多址方式、调制方式、无线链路组成、抗干扰等工程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可以利用实验环节加深对技术原理的理解,锻炼工程分析能力。
4.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2
在相关移动通信工程的案例研究中,参与多学科团队的工作(包括建筑、机械设计、法律服务、环保等。)能与其他学科成员就工程实践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9.1.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和合作。
02
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本科三年级学生设计的,是一门工程应用课程。结合本课程内容“复杂、难、新”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工程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利用自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MOOC模式授课;用智能教室教翻转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资料和练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03
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04
课程考试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
作业、测试、课堂表现占20%;期末考试占60%;课程实验占20%;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率、习题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等综合评价。
期末考试是笔试(封闭式/开放式),题型包括填空空、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包括验证分析、绘图讲解、综合分析讨论等)。).考核内容应综合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分析方法,体现对通信系统分析能力的考察,既包括对各单位知识点的独立考核,也包括综合运用移动通信基础技术和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对知识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未达到50分的,平时考核成绩不计入整体考核成绩。实验考核不合格者,不参加课程考核评分。
课程成就程度的计算依据如下: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分链接支持指数点的总分
普通等级
实验结果
期末考试成绩
4.4
30
70
100
9.1
70
30
0
注:本课程各指标点的达成程度=总和(各环节平均分*比例)/总和(各环节总分*比例);评分环节的支撑指标点总分允许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5%以内浮动。
05
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陈危冰主编,《移动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教学参考书:
[1] sip steel主编,《移动通信原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李建东主编,移动通信(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魏慧敏主编。《移动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4]吴主编,移动通信原理(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电子学习参考资源:
2.唐万斌,《移动通信原理》,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中文大学公开课。http://www.bosw.net/gongkaike/Public/54b1ce91e36ee87a/
3.张玉嬿,移动通信,中国大学MOOC,北京邮电大学,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5806.htm
实践教学部分
01
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是结合移动通信课程,对移动通信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验证。实验通过在移动通信实验箱中链接和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演示和验证当前移动通信中的典型技术。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误差的能力;能够独立撰写逻辑严谨、理论分析、数据完整、结论可靠的实验报告。
02
主要仪器设备及其规格型号
ZY12GSM移动实验箱、Sys23BC移动实验箱、LTE-TX-02E移动实验箱、e-labsim仿真开放实验平台、数字存储示波器GDS-806S等。
03
实验(培训)项目和要求
注:1。根据课程性质,只选择其中一个实验(实训)。
2.实验的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和创新等。培训类型是培训。
3.实验(训练)需要分离和选择。
4.每组有1-2门基础课,2-4门专业课,1门计算机课。
04
检查方法
根据各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的综合评价,实验结果为普通实验的平均分。
平时实验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实验问题分析20%+实验操作与问答40%+实验报告与数据分析25%+工程素养与标准15%。各评分细则见表1。其中第一、三项需要形成统一格式的论文报告,第二、四项由实验指导老师现场打分。
实验教学分级规则如下:
05
实践教学
陈危冰主编,《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指南》,长沙大学教材部,2014年
相关书籍